行业资讯

因地制宜推动新能源汽车多元化发展

【发布时间:2019-11-05 13:21:23

因地制宜推动新能源汽车多元化发展

来源: 中国电力新闻网      

因地制宜推动新能源汽车多元化发展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孔辉

白明琴

  日前,“2019上海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产业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据记者了解,电动汽车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后,我国起步亦不慢,几乎与国外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那么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如何?有哪些热点问题亟待解决?带着这些疑问,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孔辉。

  中国电力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近期的发展情况如何?

  郭孔辉:有问题也有新成绩。就新能源汽车本身而言,安全问题仍是挑战———车程与车速指标越高,需要的电池越多,充电越难,越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购置成本和里程忧虑仍是其销售的不利因素。为追求续航里程,新能源汽车要装大量电池,这样整车自重就会增大,价格就会升高,如此只能靠补贴推动销售。慢充与快充的矛盾,以及充电站的功率与充电安全问题,仍是产业发展的阻碍。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国整个汽车市场的发展并不平衡,在西北部欠发达地区,地广人稀,罕见车辆,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不高;在东南部沿海比较发达的地区,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交通公害与日俱增。

  同时,也应该看到,随着真正的新能源不断出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了越来越光明的前景。这些新能源与电动汽车技术结合、互补,使电动汽车焕发青春。例如,目前辽宁、陕西等地出现的氢能源汽车呈现了可喜的发展前景。同时,我国甲醇燃料研发也成果喜人。煤是我国最具优势的资源,由煤转化成甲醇,加注方便,里程无忧,加一箱汽油和加一箱甲醇能跑的里程基本差不多,代替柴油前途无量,现在正在大力推广。两者都很有发展前景。当然,需要强调的是,在我国不同地区的交通需求存在巨大差异,应该以创新驱动、因地制宜地推动新能源汽车多元化发展。

  中国电力报:从产业和市场的角度来讲,您认为怎样才能破解发展中的问题?

  郭孔辉:这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首先,要重视科技创新,还要重视建设科技文化。同时,科技创新离不开体制创新的支持。还要特别重视培树知识产权观念与机制。目前,我国企业知识产权观念淡薄,相关法律执行也有一定欠缺,维护知识产权往往需要打旷日持久的官司,中小企业财力很难支撑,最终势必影响创新热情。另外,希望降低企业准入门槛,要像开运动会一样,不把重点放在“入门”上,而是放在比赛考核、结果裁定上,鼓励竞争。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仍绕不开低速电动汽车的问题。尽管它可以出口到许多国家,但在我国仍未获得合法地位。应该看到,振兴广大农村经济和高质量脱贫事业,需要大量的货物与人员运输量。这种新添的运输量应该尽量是低碳化的,且是欠发达地区百姓买得起、用得起、使用方便的。低速电动汽车一辆约为2万~3万元,在自家充一晚上电够用一天,成本仅相当于汽油车的十分之一,正是满足这些要求的最佳选择。当然,在不同地区的市场应该区别对待。

  中国电力报:您一直强调因地制宜地发展,具体如何实现?

  郭孔辉:首先,各个地区因资源和发展水平不同,需要汽车的形式、技术性能与水平都不一样。

  要把需要什么层次的汽车和投入多少产能的主要决定权交给市场,把应该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和生产多少产品的决定权交给企业。

  对于发达地区,大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应该力争减少三分之一,这样交通拥堵、大气污染以及能源危机等问题就能大大化解。除了努力发展低碳化的交通工具,还应该积极推动实现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汽车共享化、智能化,取得经验后,逐渐向发展中地区乃至全国推广。这会经历一个阵痛的过程。应该根据各地的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要,多元化、多层次化地发展新能源汽车,不应该一味追求高端。对甲醇、氢燃料汽车,以及掺烧低碳燃料的新能源汽车要尽量降低准入门槛。

  对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应该改变电动汽车准入规则,大力发展小型电动汽车,降低其生产、使用、销售的政策门槛,尽早发布低速电动汽车准入条件或标准等。当前,我国每天夜晚的低谷电能大约为10亿千瓦时,可供约1亿辆低速电动汽车使用,不需另外开发电力来源、建设充电桩,低速电动汽车应该成为现阶段西部大开发,农村城镇化、现代化和实现欠发达地区脱贫的理想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