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专利分析:为科学防治疫情把好脉

【发布时间:2020-02-14 16:31:02
专利分析:为科学防治疫情把好脉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大年初一,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所长李高侠的电话响起,一名医院研发人员向她咨询抗病毒化合物相关专利问题。接到电话后,李高侠立即组织专利代理师就该领域展开专利检索分析,向该研发人员提出了专业建议。“现在向我们咨询防疫相关内容的医院与企业研发人员明显增多,几乎每天都能接到电话。”李高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希望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全国抗击疫情做出贡献。”李高侠告诉记者,她是四川医药产业知识产权专家团的成员之一,该专家团由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组织成立,疫情发生后,专家团针对疫情防控型中小企业免费提供专利信息分析利用和专利导航服务,加强防疫新药、医疗设备、救治方法等方面的专利布局指导,以提高企业研发针对性和实效性。

  与李高侠一样,近段时间,各地知识产权工作者们纷纷行动起来,积极围绕疫情防治工作开展相关专利分析,通过专利信息加工、专利分析评议、专利导航等方式,为抗击疫情技术研发及相关工作提供专业服务。

  作为我国创新发展一面旗帜,中关村科技园区(下称中关村)拥有众多创新型企业。2月4日,中关村管理委员会公布首批138项抗击疫情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清单,清单中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清单的公布将促进国内外相关需求单位与中关村相关企业进行对接。”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做好后续服务,他们委托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通过查找专利文献筛选出北京市拥有疫情防控高科技产品的企业,以及消毒隔离、医疗防护、体温检测等产品制作企业名录,提供给相关部门,为相关政策实施提供参考。此外,该局还收集了疫情期间免费开放的知识产权数据平台相关信息,为园区创新主体提供便利。

  2月11日,陕西省知识产权局网站上线“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利情报专题数据库”。据介绍,该数据库由陕西省知识产权局联合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开发。该数据库收录了全球范围内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相关的诊断与检测、抗病毒药物、医用呼吸防护、环境消毒与废弃物处理等7个二级分支和18个三级分支共1万多条专利情报,为专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分析研判冠状病毒,有针对性地开展控制疫情传播、研制确诊试剂、药物筛选和提高科学防控水平等工作提供专利信息资源支撑。

  开展疫情防控重点产业专利导航和分析评议工作,是广东省知识产权局给出的实招。“针对口罩生产设备、红外体温检测仪、隔离医疗器械设备行业,我们迅速组织广东(东莞)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中心、广东(东莞)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中心、广东(佛山)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中心和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启动专利导航和分析评议工作,深入分析全省疫情防控重点行业专利布局,形成专利导航研究报告,提出具体、明确、可行的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建议。”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麦教猛介绍。

  在诊断检测、抗病毒药物、医用防护领域,南京企业专利实力如何?春节过后,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第一时间出具南京市疫情防控企业专利分析报告,为政府部门设立疫情防控相关科研项目、制定产业政策提供决策支撑,也吹响了江苏省开展专项专利分析工作的号角。

  “继2月10日江苏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上线后,疫情防治相关技术专利分析报告预计下周也能够完成。”江苏省专利信息服务中心主任王亚利向记者介绍着工作进展。他表示,基于这些分析工作,该中心将开展更多延伸服务,如根据分析报告,将相关专利文献及重点研发团队的信息向省内化学药及基因类生产、研发企业进行主动推送,提升其研发效率、避免重复研发,促进企业与国内外同行的协作合作;同时,还将与主管部门一起将江苏省拥有疫情防控专利和商标的企业推荐给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联手为疫情防控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投融资,助力企业复产、复工。

  “当下,要用理性和科学的态度开展疫情防控相关知识产权工作,既要保障高质量创新成果的产出,也要坚决杜绝鱼目混珠、搭便车行为的产生,这些都要建立在强有力的专利导航与分析基础上。”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唐恒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宏观和微观相结合,也要有短期和长期的谋划。在短期内,对于知识产权职能部门而言,应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及时开展专利导航和分析,从而以专利分析结果指导政策调整,激发相关创新企业潜能。在微观层面,要运用该工作为检测检疫、防护器材等领域研发周期较短的科研攻关提供信息支撑,指引相关单位和企业开展专利布局,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在长期发展中,要持续关注疫情防控相关领域,从顶层设计出发,通过战略规划、专项研究等方式深化专利导航与分析,推动该领域产生高质量专利,提升该产业整体发展实力,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知识产权报 记者 吴珂)